拙与巧都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手法,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及诗词创作艺术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一,拙不等于劣质作品
有人把拙与劣归化在一起,巧于灵归化在一起。艺术的“拙”不等于劣质品,恰恰拙更能显示出应用的价值。就拿我们的邻居这位画家的作品来说,他绘画所选择的地方都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些犄角旮旯,看来不很华丽之处,农村的景色描写成了他日常创作的模板,这就是绘画环境选择“拙笨”的表象,而这种拙笨的不能使人理解的表象,正是体现其客户需求“巧”的地方,这里的巧并不是灵巧,而是体现出作家思想深处艺术思维的巧妙。他的画每年都能卖出不少,一般都是台湾的收藏家或销售者来收卖,有时一买就买走十几万元的作品。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润的存在,有利润就有书画作者发展的实践空间。所以,拙与巧在不同的创作者中,存在着不同的立意践行标准。
二,拙不能与丑相提并论
书法中的“拙”不是指字写的很丑,更不能和劣质相融并论,而是与那些故意强调书法美相对应的创作技术,书法美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流露的创作艺术,不应该是那种随意拈来乱写乱画的涂鸦之作。“鲁迅把这种娇柔造作的美,比喻为画画。他说“写字就是画画”可能就是对这种任意涂鸦突出美感现象的一种讽刺吧?我过去不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思考起来真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有的人为了强调字的美感故意旋转笔墨,以造锋为是,任意地生发线条,把原本劲挺的字写成了瘦条枯干的样子。看着似乎有一种生龙活虎的表现,明眼人一看就是用毛笔写的钢笔字体。失去了毛笔生发空间舒缓的比例与飞白的感觉,失去了毛笔字收束笔力的顿抑感,失去了毛笔字浓重与苍劲的色彩。与这种刻意美的书法比较起来,“认拙勿美”是我的书写意境观,“形拙而意巧,粗犷而蕴奇”就是我的书学理念。
三,拙是一种书法美学的艺术境界
“拙”所强调的是书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内在本质的自然美。这就如同一个“美女”是通过化妆体现出来的效果一样, 书法不需要化妆,而需要质朴。
拙的艺术效果是一种更加深刻的美,体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叠加体现的效果。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拙强调的不是刻意、不是故意、不是造作出来的美感,恰恰反映了艺术家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本真状态的追求。这种拙美感是通过艺术家内心的情感立意,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加以呈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是一种书法美学的境界。
拙通常与“巧”相对,书法的“巧”在于技术熟练基础上巧妙的生发过程,包括书家书写立意的巧妙,情趣组合的巧妙,草书形体的巧妙,即为合乎规律的想象,以及适合生活需要的合理安排,都能体现出巧的意念。巧是书法的一种升华过程,也可以体现出创新的意境。
四,巧是书法美学追求的核心
巧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创作的独特性,不可模仿性,能够满足收藏家的占有意念。巧雕细刻,运用在书法艺术中,就是要达到创作艺术与完美呈现的融合。要求书法艺术家在作品设计上用足心思,考究点划结构完美性,考究行列结构的顺畅性,考究谋篇布局的美感艺术。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实现“五不准要素”:写完不准涂改、立意不准强求、笔法不准硬性造作、字帖临摹不准复制,不准高估自己作品的价值。巧也是书学的一种策略艺术,书法之妙在于:使欣赏者通过字面布局领悟出来的那种艺术洋溢的魅力以及视觉美感的体现。
五,巧的功力在于熟而精的技艺
只有熟才能生巧,书法家熟练的功底,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也不是一年两年炼成的,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炼成的,为什么我用这个炼呢?原因在于:书法家经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功夫可谓长矣!一练可能就是两三个小时以上?手指练疼了,手腕练软了,眼睛甚至都有点眩晕,酷暑严寒没有停止过,起早贪黑就是家常便饭。他身上有汗,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目沥着自己的条幅发呆,斟酌着字与形,行与列之间的布局,从中找出不适当的要素以求改正。一开始的时候,一幅字可能写十几遍,到后来一幅字可能写三四遍才能勉强通过。
周恩来总理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写的碑文就练习了几十次,我从实践中深深的感到这是一种书家的精神——坚韧不懈地追求。这就是书法“巧”的所在,也是书家成功之所在。
书法就是一次次地炼狱过程,真正成为一名书法家,他的付出不比文学家轻松,不比音乐家轻松,不比舞蹈家轻松,只不过努力的角度和努力的方法不同而已,这就是我积50年练习书法的切身体会。
“大巧若拙”的书法格调,就强调了笨功夫的作用,真正的书法技巧往往看似笨拙,在百姓的眼里这字就是一般三等,不被重视。但实际上是书界较高的技巧,真正的书法家才能看出此中的奥妙。这种拙的技巧是艺术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方可达到的一种自然、质朴的状态。
六,结论:
自然质朴的美比娇柔造作的美,更美!看似拙笨的字比故意飞舞起来的字,更有价值!巧妙灵活的书法创作给比临摹象形的字幅,更能把握入住观赏者的心怀!
(责任编辑:admin)